颱風季節又到,近日黑雨黃雨時有出現,不少市民都會登入香港天文台網頁查詢天氣,但你又可曾想過,為你預測風雲變幻的香港天文台人員,其薪酬竟然冠絕全球,遠高於歐美同業?「科學主任」最低月薪高達6.1萬元,比美國國家氣象局(NWS)同級人員高出四成;而天文台台長月薪更逾28萬元,約為美國同類職位四成。
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
科學主任年薪可破百萬
香港天文台的「科學主任」可說是該部門的入門職位,但待遇一點都不「入門」,其薪金為總薪級表第27至44點,月薪由$61,865 至 $119,650不等,最高年薪可突破100萬港元;相比之下,美國NWS同級氣象學家(Meteorologist)年薪僅介乎約7萬至11萬美元,折算港幣月薪為$45,000至$71,000,低香港一大截。
至於英國氣象局(Met Office)對應職位起薪月薪約2.1萬至2.4萬港元,澳洲及新加坡同類職位待遇亦不及香港。
天文台台長薪酬高四成
若晉升至「高級科學主任」,月薪$127,700 至 $147,125;美國NWS高級預報員(Senior Meteorologist)月薪則介乎$71,000至$120,000港元。至於中層管理職位如天文台「首席科學主任」,月薪為$194,825 至 $212,900;反觀美國NWS地區總監級別年薪約20萬美元,折算港幣156萬元,美國人工大幅落後。
至於香港天文台台長屬首長級第5級,月薪$272,900 至 $281,035;美國NWS局長屬高級行政人員(SES,Senior Executive Service),年薪上限約$246,200美元,折算港幣月薪16萬港元,即使身處最高層,仍低於香港逾四成。
公務員制度撐起待遇
為何香港天文台待遇「富貴逼人」?天文台屬政府公務員架構,薪酬與其他專業職系掛鈎,並幾乎按機制年年加薪、跳point,並非單以市場需求釐定。同時,天文台工作範疇亦十分廣泛,科學主任除需熟悉物理、數學及電腦科學,還涉獵地理資訊系統(GIS)、雷達與衛星數據分析、數值預測模型研發,近年更加入AI應用與極端氣候風險研究,部分人員更負責公共通報及危機傳訊。
相比之下,美國NWS則較多分工細化,部分基層只負責資料輸入與即時預報,科研與分析由專屬團隊處理。
出鏡文化大不同 電視台有專屬氣象專家
值得一提是,香港天文台職員不時出鏡解說颱風走勢,甚至成為網民熟悉面孔;反觀美國,天氣資訊多由私人電視台氣象專家傳遞,這些主播不僅需具備氣象相關學歷,還要接受演講及傳媒訓練,部分更持有美國氣象學會(AMS)專業認證,以建立權威與公信力。
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之際,準確預報與即時通報成為市民關注焦點,幾點掛八號風球、何時取消黑色暴雨訊號、究竟有沒有「李氏力牆」從中作梗,亦為前線氣象人員帶來更大壓力。